随着财政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演进,财政业务数据和税收数据的融合程度会逐渐增强,财政大数据中的税收数据涵盖了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税收收入信息、税收减免政策信息、税务发票信息、纳税人财政类标签、行业信息和组织收入等基础信息。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其他的第三方部门信息,比如:社保、房管、银行、民政等信息。这些信息囊括了整个税收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微观层面包括纳税人和纳税企业的相关信息,宏观层面包括了地区、行业、税种、经济类型、纳税规模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分析纳税主体从设立到发展,从发展到注销的全貌,也可以分析整个经济链条中从投资、收入到消费的全部过程。
财政大数据中的涉税数据主要来源于银行或者税务部门等,为了增加涉税数据的准确性,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其他涉税部门的数据。这些涉税部门的数据只有经过抽取、分析、转换、关联、标签化后形成全新的具有财政特色的大数据,才能满足财政大数据的宏观管理需求,才能逐步提高财税数据的准确性。
深入融合税务部门数据、银行数据、城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涉税部门数据后的财政大数据,可以包含的颗粒度已经足够详细,包含:纳税主体的设立、变更、注销、迁入、迁出、股权转让,各类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各类项目建设许可,房屋所有权的发放、变更、注销,土地权利的出让、租赁等等。颗粒度足够细的财政大数据内容,才能形成足够丰富和完善的税收数据分析模型。
拥有“全、准、细”的财政大数据,可以建立相应的税源对比模型、预测模型、预警模型和其他分析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实现对区域内重点行业的税收情况进行宏观分析,可以对区域内的重点税种进行趋势分析,可以深入查找和预测税收征管中问题和不足,发现各种税源管控的强弱和遗漏,可以对各个纳税主体进行综合评价等等,从而,真正确保对每一个税收信息的精准分析和管控。
经过精准管控后的产生的过程数据会不断丰富和优化财政大数据的分析模型,并通过财政大数据应用展示出来,这些分析应用结果又可以作为后续制定和完善税收保障政策的依据,也客观的反映出税收保障政策的效能。
税收保障机制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很多,涉及到大量的工作数据和行为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又可以形成新的大数据体系,丰富财政大数据,只有把这些数据按照大数据思路进行统一采集、整理和分析,并融入各种考核指标,才能形成对税收保障机制的真正考评。
税收数据的归集本身不仅存在各种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管理的壁垒,也存在着各种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差异,把这些真正的孤岛数据统一归集到财政大数据中,需要建立在一套完善的归集机制,这套机制不仅包含实际的单位管理机制,还包含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而财政大数据中可扩展的、不断优化的、可分析的数据归集机制是这些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基础。
把各种孤岛的数据统一归集进入财政大数据,不仅仅是为了精准管控涉税数据和制定优化税收保障政策,也是为了真正的打破数据孤岛的现象后形成真正的税收保障数据共享机制,保障后续所有的数据流转既有透明性、又有分级管理性,推进财政大数据的共享进程。
税务数据本身就是一整套完整的大数据体系,财政大数据也是一整套完整的大数据体系,其中财税融合数据还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法人的涉财涉税数据,它是对财政大数据的扩展,也是对税务大数据的补充,这种扩展和补充需要有更加丰富的分析模型、预警模型作为支撑才能真正适配新的财政大数据的数据服务应用。只有足够强的数据分析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财政大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财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财政税收保障机制数据资源的高度集中、高效管理。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财政税务领域的成熟应用并发展以及财政大数据平台管理机制的逐步完善和为财政税收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数据依据,财政大数据数据服务平台将在财政税收保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围绕三大目标,用友政务为政府部门构建区域财源建设数据服务平台,提升政府财源管理的智能化应用能力。
平台建设后的应用成效

据邢台用友软件了解,用友政务在财政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公司财政行业数据服务产品在鄂尔多斯财政局、北京西城区财政局、吉林长春财政局、南昌经开区、河北衡水财政局等一些地方财政部门的应用上,已经开始发挥成效。未来,用友政务将持续创新,以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方案,为数字财政建设和财政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